聖言啟航(諸聖節)
梁展熙
這星期的主日,適逢諸聖節。由於那是慶節,禮儀位階高於常年期主日。因此,當天慶祝諸聖節,也誦讀禮儀為該節所定的讀經,而非乙年常年期第卅一主日的。由於當中的讀經(如《瑪》的「真福九端」【1】等)我們大概都耳熟能詳了,所以就讓我們連同彌撒禱文一起,欣賞和投入今天的彌撒禮儀之中。
但在此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這慶節的源起。其實,這節日本是用來紀念那些在迫害中殉道的無名士,且先從東方傳統開始。日子方面,因地而異,大部分地方在5月13日舉行,但也有在五旬節後主日舉行(如安提約基雅)、復活節後星期五(敘利亞東部),或在秋季中(亞美尼亞和埃及)。
在羅馬,教宗波尼法爵四世(Boniface IV)在609年5月13日,把羅馬萬神殿祝聖以敬禮瑪利亞及所有殉道者時首次慶祝這節日。
在額我略三世在位期間(731-741),在聖伯多祿大殿中落成了一所敬禮吾主救主、瑪利亞、十二宗徒、各殉道者的小堂,其祝聖日期很可能是十一月一日。此日子及慶節逐步蔓延西方教會至今。
回到讀經和禮儀經文本身。現正在美國天主教大學任教的禮儀學教授維哲克(Michael Witczak)認為【2】,在今天的禮儀慶典中,特別頌揚教會內的聖潔和神聖(sanctity and holiness)。他指出,這份頌揚在禮儀中以幾種方式表現出來。
首先,禮儀是充滿喜樂的。禮儀一開始的進堂詠就唱:「今天是諸聖的慶節,我們要在主內滿懷歡樂;天使也為這佳節而高興,與我們同聲讚頌天主聖子」;在頌謝詞中我們也感謝「今天你允准我們參與你的聖城、天上的耶路撒冷、我們慈母的慶典」。此外,禮儀藉福音選讀(瑪5:1-12)告訴我們,那些度聖人生活的人,是幸福的、有福的(happy, blessed),他們身上帶有真福九端的印記。
然後,由他們已成聖的身份自然而然的生出對普世人類的愛。整個團體在集禱經中這樣祈禱:「求你因這樣眾多聖者的代禱,豐厚地賞賜我們殷切期望的恩寵」;而在整個團體在奉獻禮品時,藉獻禮經向天父祈求:「但願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他們不斷在關懷我們,常為世人的得救而祈禱」。可以說,禮儀認為,他們雖身已離世,但並非尊高於九重天之上,反而仍關心大地塵世上的凡人所要經歷的一切困苦。
此外,禮儀藉讀經二(若一3:1-3)清楚讓我們知道,成聖,是建基於我們的身份:天主的子女。而這份聖潔,也就是領聖體後經中所講的:天主「在諸聖身上所顯示的榮耀」。換言之,就是讓人肖似祂自己。整個思想又回到讀經二中。
然而,我們無需妄自菲薄,有意無意的在已逝的聖人與現世的我們劃下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的現況,與他們的成聖,並非完全沒有連接點的。相反,在此世之中,我們一直走在成聖之旅中。頌謝辭說:「我們在此塵世,渴望藉他們[諸聖]的榜樣和代禱,克服我們的脆弱,靠著信德欣然奔赴天鄉」。在領完聖體之後,全體會眾又向天父祈禱說:「求你廣施恩寵:使我們完全在你的愛中生活,並藉這為行旅準備的天糧,幫助我們抵達天鄉,參與永恒的盛宴」。換言之,我們一直在邁向完美。縱使我們會在路上跌跌碰碰,我們會因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感到疲憊不堪,但我們都可從聖體聖事吸取營養,補充力量,並以諸聖先賢為榜樣,繼續前行。
竟然說我們正在旅途上,那麼我們所往何方呢?在上一段的引文其實已經提到,就是:天鄉──新而永久的耶路撒冷。那裏就是天主御座的所在地,也是天主萬軍高唱永恆讚歌的地方。當然,那裏也是天主子民彼此共融的地方。
諸聖節,一方面讓我們回顧那些走在我們前面的先賢,但同時也是我們要達致的境界的承諾:藉天主內的共同生活而團結起來的一個神聖民族。這就是對我們未來在那新而永久的耶路撒冷中的光榮的一份希望。
【註1】雖然傳統上所謂真福有八端;但如果大家細心數算的話,不難發現,其實《瑪》第五章中的真福共有九項。
【註2】Peter E. Fink, The New Dictionary of Sacramental Worship (Collegeville, MN: Liturgical Press, 200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