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相信有不少人會認為,耶穌的受洗就是我們基督信仰傳統中的洗禮的預象,而因此,今天也就是禮儀希望我們省思聖洗聖事的時機。我不否認這是一個可能說得通的解讀,但從禮儀沿革及讀經內容看來,重點另藏他處。
***
其實,在拉丁禮傳統中,近二千年來耶穌受洗節從不獨立慶祝。在起初,三王來朝,以及耶穌受洗和加納婚宴,都在主顯節當天一同慶祝。事實上,在脫利騰(或譯:特倫多)禮儀年曆中,根本就沒有耶穌受洗節。及至一九五五年,教宗庇護十二才確立一個獨立的節日,來慶祝耶穌受洗【1】。五年後,教宗若望廿三世修改禮儀曆,定「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受洗紀念」於一月十三日,屬第二級慶節。又九年後,教宗保祿六世定其於一月六日後首主日,又若主顯節於一月七或八日慶祝的話,則移至接著的週一;次日常年期開始【2】。由此可見,耶穌受洗的紀念重點仍在於耶穌身份的在他受洗時的彰顯。
***
禮儀選用的《路加福音》在較早前提到:「若翰走遍約旦河一帶地區,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3:3),並為默西亞預備道路(見3:4-6)。及至今天的福音選讀敘述:「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3:21)。在基督信仰傳統中,耶穌受的是若翰的洗。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
現時,不少無神論歷史學者提出,耶穌在開始他自己的傳教事業之前,曾是若翰的門生。否則,他們認為,耶穌受若翰的洗是難以解釋的。然而,儘管四福音都堅持若翰自視為遠低微於耶穌,但它們也多少反映出耶穌受若翰所洗一事的不尋常之處。在《瑪竇福音》中,若翰先是堅拒不為耶穌付洗的:「若翰想阻止他,就說:『我應該受你的洗,而你竟然到我這裏來?』」(瑪3:14)。至於《若望福音》,其實並沒有記載耶穌受洗,只是在若翰高聲說:「看啊,天主的羊羔,那免除世人的罪的!」(若1:29)的時候提到耶穌在附近出現而已。最後,《路》並沒有直接敘述耶穌的洗禮,而是在若翰的宣講後接著寫若翰被黑落德關進牢中(見路3:19-20;禮儀從略),然後以旁述方式指出耶穌經已受洗(見路3:21-22)。《路》此舉似乎暗示在耶穌受洗前,若翰已被收監,亦因此,《路》中耶穌的洗很可能不是若翰所付的。
難題就在於:一個本身了無罪垢的人,為甚麼去受一個悔改的洗禮呢?一個本身就是默西亞的人,為甚麼去接受那為準備默西亞來臨的儀式呢?《路》本身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首先,與其他對觀福音呼應的,是耶穌在受洗時得到天父的確認:「你是我深愛的兒子,我因你而喜悅」(3:22)。這也就是,主顯:耶穌主的身份顯現於人前。
其次,《路》馬上敘述耶穌族譜(見23-38節)。此族譜於《瑪》的有所不同(見瑪1:1-17)。當中最重要的,是路中的耶穌族譜的上溯並不僅止於亞巴郎(見瑪1:1),而是一直追溯到亞當(見路3:38)。由此看來,《路》中耶穌不單置身於整個猶太歷史之內,更身處整個人類歷史之中。他既體現了整個人類──包括其痛苦、罪過和破碎,又同時促進人類的轉化,使之能夠為聖神所淨化。這點,預示了耶穌整個傳教生活的本質:愛──他在罪人身旁,甚至取代了他們的位置。這樣,(至少《路》中)耶穌的洗體也預示了十架。無怪乎在《路》中耶穌下一次提及他的洗禮,就是他提到自己將被釘的時候:「不過,我還要接受一個『洗禮』,在這洗禮完成之前,我是多麼焦心」(路12:50)。
雖然耶穌的使命,少不了正義:「他忠心宣揚正義……直到正義穩存於世」(依42:3-4);同時亦富有愛心:「殘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滅的燈芯,他不弄熄」(依42:3)。兩者有時甚至分不開:「我召叫你去施行正義:成為萬民之光,使盲者復見、囚犯出獄,把活在黑暗中的人引出籠牢」(依42:6-7)。更重要的是:「天主一視同仁,任何種族……祂都樂意接納」(宗10:34-35)。可以說,耶穌的洗禮,也是慈悲的開始。
【註】有關作者的附註及參考內容請參閱本報網頁版所載文章。
————————————–
【1】Decree “Cum nostra hac aetate” (De rubricis ad simpliciorem formam redigendis). 22 March 1955. In Acta Apostolicae Sedis 47(1955): 218-224, art. 16.。可於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vatican.va/archive/aas/documents/AAS-47-1955-ocr.pdf。
【2】Calendar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1969), pp. 61 and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