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接續上主日的福音,在朗讀過《依》六十一章後,耶穌作了世上最簡短講道:「你們剛才聽過的那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此時,群眾的反應是「讚賞」。不過,本身相當正面的『讚賞』,馬上化為『懷疑』:「這人不就是若瑟的兒子嗎?」(22節)。
不過,我認為,耶穌同鄉所『懷疑』的,並不是耶穌的出身和能力。讓我們看看耶穌的兩段回答。他首先指出他們會用一句諺語來針對自己:「醫生,醫好你自己吧!」(23節)。不過,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並不是:「搞掂你自己先啦!」。從福音的行文來看,群眾引用這句諺語的真正目的,是為作出以下要求:「我們聽說過你在葛法翁所作的一切,現在也請你在自己的家鄉顯顯身手吧!」。換言之,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是:「果啲三唔識七你都幫,咁你無理由唔幫自己人啫!」。但是,從耶穌的第二段回答來推斷,耶穌並沒有順從他們的意願。
相較之下,耶穌在第二段回答的訊息就很清楚,而且較我們習慣認為的激進得多。他在這段回答中,提到兩位最著名先知的行事:厄里亞在大飢荒時,只救了一名漆冬的(外邦的)寡婦;當時有許多癩病患者,厄里叟只讓一名敘利亞人(外邦人)納阿曼痊癒。顯而易見,耶穌的訊息是:『只有』外邦人得到救助。
耶穌的第二段回答,一以貫之,就是:「邊個話我一定幫自己人!」。其實,這句話──亦即耶穌的第二段回答,是可以用兩種方式理解的。其一,只有外邦人得救,猶太人是不會得救的(即自己人=猶太人)。但依我推斷,此解不通。因為在下一段福音中(4:31-44),耶穌雖然馬上往葛法翁去,但他是在猶太會堂中為人驅魔(33-35節)。即使《路》作者沒有指明,但我相信合理假設是,那是個猶太人。然後,耶穌治好西滿的岳母(38-39節)。照我推斷,西滿岳母大概也是猶太人。換言之,耶穌並沒有排除猶太人。所以,自己人=那些同鄉。
事實上,我不認為耶穌真心要排除他們。耶穌似乎是在刻意表達一個訊息:救恩不可獨佔。天主的愛不可獨佔。救恩,不是用來表示誰是自己人,誰不是自己人。只要是有需要的,耶穌就會去救。換言之,耶穌要反對的,更有可能是這種「自己人」心態。
為何「自己人」心態是與基督信仰水火不容的呢?禮儀藉保祿的《致格林多人前書》為我們解答:愛。自己人心態會使人嫉妒、自大、自私自利、輕易動怒、計較別人的過錯;而且不會包容。也就是:沒有愛。
走筆至此,我們也要回想一下,保祿寫這一首「愛之歌」的背景。格林多團體正在因神恩的問題而面臨分裂。從上主日讀經二中保祿的說話看來(見:格前12:12-26),要不是因為有些人嫉妒別人的神恩更厲害,不忿而欲離開團體;就是因為有些人看不起別的人的神恩『級數低』,使後者意興闌珊而欲離開。換言之,格林多團體問題的根本,同樣又陷入了──誰是自己人?誰不是自己人?──的旋渦。更甚的是,他們視為判斷準則的,竟然是神恩──能力的高低。
面對這樣的情況,保祿就必須看他們指出,真正重要的,只是「愛」。保祿這裏講的,並非「eros」(泛指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愛情),而是「agape」(無私利人之愛)。從保祿的「愛之歌」中可見,愛是不以自己為中心的(愛不……),愛是以他人為中心的(含忍、慈祥、愛…一切、事事…)。
愛之所以「永垂不朽」(Eng.: Love never fails; Port.: a caridade não acaba nunca),並不是因為人可藉著愛而把一切據為己有,反而是因為人會因為愛而把自己完全交出。愛之所以不會「跌倒」(希臘語:πίπτω[piptō]=葡:acabar=英:to fall),是因為愛本來就不求屹立不倒。如此說來,保祿的「愛」,近似孔子的「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不過,愛,是不能說不盡,也無需說盡的。身為基督徒,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行仁愛。特別藉慈悲禧年的時刻,讓我們向所有的人傳達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