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耶穌 羔羊 牧羊人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這主日,傳統上稱為「善牧主日」,每禮儀年的福音選讀都截取自若望福音10:1-30。在丙年的禮儀年進程裏,今天的福音更承接了上主日福音中伯多祿的牧職委任,就是以耶穌為榜樣,去牧養他的羊。

在整段《若》第十章裏,耶穌兩次稱自己為善牧(11, 14節)。善牧認識他的羊,為牠們捨棄自己的生命。相反,僱工根本不重視羊群。今天福音選讀的部分,也就是整段善牧篇的結語,耶穌重申,他的羊聽他的聲音,他認識他們,他要使他們得到永生。

永遠的生命,也就是完滿的生命,乃《若》的幾個大主題之一,也是復活期要慶祝的。生命是耶穌的首要特性(1:4);他來就是為把永生帶給世界(3:15-16)。然而,永生並不是在人死後才開始的,因為乃信的人,已有永生(3:36; 4:14)並已從死亡過渡到生命(5:24)。能夠帶走永生的,不是死亡,而是罪和不信;而耶穌本身,就是復活和生命。

儘管大部分基督徒對死後的生命都有強烈的希望,大概當中只有少數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永生」。《若》中的永生,與其說是長度:永不結束的生命,更好說是質素:完滿的生命。這就是耶穌所啟示的,與天主同活,以及為天主而活;同時,當人透過信和愛投身於耶穌所體現的那一類生活和質素時就已開始。

另一方面,在所謂的若望傳統──從若翰洗者到耶穌的愛徒到帕特摩的神視者若望──中,耶穌的默西亞身份以天主羔羊的形式實現出來。但與此同時,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耶穌也被描寫為良善的牧者。也許我們太常聽到這兩個用來描寫耶穌的圖像,以至我們意識不到,兩者並不協調:耶穌同時是牧者和羔羊。

我們大都知道,耶穌作為羔羊,具有深層的神學和祭祀意味,尤其在若望文學中,即視耶穌為那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但耶穌作為羔羊這比喻,同時帶出另一層意義:羔羊就羊群的一份子;換言之,耶穌也是我們的一份子。教宗方濟各在剛上任的那年(2013年)的祝聖聖油彌撒中講道時就對全球司鐸說:你們要成為帶有羊羶味的牧者。藉著取下血肉,耶穌具體地實現了這原則,成了那進入羊群之中的牧者。

這就是善牧耶穌何以能夠說:「我認識那些屬於我的,而那些屬於我的也認識我」(14節),因為他成了我們的一份子,他清楚知道我們是誰,我們的人生是如何。耶穌也說:「我的羊聽出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而牠們也跟隨我」(27節)。

到底天主,那位善良的牧者,為甚麼要成為天主的羔羊?天主要把我們帶到哪裏?《默示錄》和《若》都有答案。在《若》中,耶穌說他呼召他羊群的原因是他要「把永生賜給牠們,牠們永不喪亡,且無人能從我手中奪走牠們」(28節)。羊群正跟隨善牧抵達樂園,得到永恆的照料。
在《默》中,若望見到「一大群人,不可勝數,他們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語言;正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袍,手持棕櫚枝」(7:9)。儘管上主的羊群在世上遭受沉重的打擊,但善牧的承諾仍然真實:「他們永不喪亡」(若10:28)。事實上,善牧所賜予的,不只是生命,而是豐盛的、完滿的生命:他們再不用挨飢抵渴,也不再受烈日酷熱所傷,因為「那居於寶座的羔羊將作他們的牧者,把他們領到生命的活泉;天主也要抹去他們眼中的淚痕」(默7:16-17)。

教宗方濟各在橫跨兩年的家庭主教會議中,強調教會必須是與人同行的(synodal),也就是一份陪伴。善牧之所以善,就是他放棄以高高在上的方式指路,而加入羊群之中,與牠們同行,陪伴牠們走地上的路。教宗在上週五頒佈的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Amoris Laetitia》(愛的喜樂)中,多番強調陪伴的重要:耶穌陪伴人(60);天主的溺愛陪伴著人的旅程(62);愛就是陪伴(93);教會不單陪伴新婚夫婦(217-222),更陪伴婚姻失敗的人(241-246);牧民不只是舉行聖事,更是陪伴(223),等等。既然善牧成為我們的一份子,我們是否也該效法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