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失掉了心 怎保智慧?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希伯來傳統中,素有認為達味的兒子撒羅滿是人世間最有智慧的人。這說法的開端,就在今天的讀經一。一個晚上,上主主動出現,給他一個願望。他沒有為自己求甚麼,反而只求「一顆慧心,好能治理你的百姓及判斷善惡」。讀經一說上主大悅,允其所求。

問題是,究竟撒羅滿是否真的有智慧?真是一個為民而不為己的君王?他年輕即位時已建樹不少:把聯合王國分為十二區域管轄得井井有條(列上4:7-20)、分別建造了聖殿和他自己的皇宮(5:15-9:9)、大興土木建城造船(9:15-28)、並有說其智慧使得鄰國王侯心悅誠服(5:9-14; 10:1-13, 23-25)。他看起來像個明君。

然而,撒羅滿不久以後就在信仰上對上主不忠(《列》將之歸咎於他從外地娶來的七百妻妾以及三百妃子)。據《列上》所載,上主是因為撒羅滿膜拜別的神而讓聯合王國在他兒子即位後不久便分裂的(見11:11-13)。不過,分裂的因也許早就種下了。雖然《列上》在較早前提到撒王大興土木時,說只有居住在以色列國內的外族才必須作苦役,以色列民只需服兵役即可(9:20-23)。但後來從以民的抱怨聲中可見,他們的生活大多也受到徭役苛稅的壓迫(見12:1-15)。由此看來,他為百姓的是否良政善治?他是否真的懂得分別善惡好壞?他的心是否那麼充滿智慧?相信各位自有結論。

這讓我們回想起上主日福音中的麥子和莠子的比喻。事實上,這比喻和今天福音中的第三個比喻(及其解釋)有不少呼應之處。在比喻中,網上來的魚還是有好有壞。可是,要分好壞,還是在到岸之後,到達彼岸之後,才分得出來。而且,進行分開這工作的,當然不是魚自己,而是漁夫。解釋之中,耶穌說,世上還是有義人惡人之分,但分的時候,是世界末日的時候,而不是今天。進行分開工作的,是天主的使者。人總有面對判斷的一天,但那一天絕不是今天,判斷者也絕不是你和我。一切要有待去到最後,才有蓋棺定論的可能。畢竟路遙方知馬力,日久才見人心。但即使在那一天,作定論的也輪不到任何人。只有祂,才能按祂的尺度,來作判斷。

言下之意,上主是否只是在任意地把人分開,而我們則無所適從呢?當然不是。事實上,我們可在耶穌的另外兩個比喻中找到端倪。在這兩個比喻中,一方面,用來比擬天國的寶藏或珍珠,都價值連城;另一方面,那找到這寶藏或珍珠的人都願意變賣一切來購得它。由此可見這兩比喻的用意:首先,我們要認出天主國的價值,超越所有此世事物的價值;其次,認出天主國價值的人會『變賣自己的一切』來把天主國『買下來』。

當然,這兩個比喻並不是指天主國是可以靠金錢來買,然後據為己有的。相反,背後的意思恰好是,無論是靠金錢、靠善行,或其它任何方法,我們都無法購得天主國。仔細想想,其實是比喻中的人找到了寶藏和珍珠,抑或是寶藏和珍珠找到了他們?事實上,天主國難以言喻之處在於,我們無需任何付出,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但雖然我們無法買得它,我們卻要交付出整個自己。

這是甚麼?這就是愛,特別是對天主的愛。就如保祿所講,那些被召選的人,就是愛慕天主的人。這召選,卻是向所有人發出的。撒羅滿王最後失去了天主賜給他的那顆空前絕後的慧心,是因為他對天主的愛已消逝了。他也失去了明智,失去了作為管治者判斷善惡的能力了。保祿在《羅》第八章較早的段落已提到,在基督耶穌內的人──愛天主的人──有聖神住在他們,只要他們按聖神在他們內的指引生活,他們就已有如置身於天主國之中,就都已得到空前絕後的智慧。

撒羅滿的結局,來由既是因為他愛天主之情不再,亦是因為他愛百姓、愛其他人之心已逝。因此,他失去了他曾經擁有的智慧、也失去了天主對他的眷顧。究竟是天主自己把撒羅滿分類,還是撒羅滿自己把自己定了類別?大家心中也許已有答案。

聖詠作者與我們一同說:上主,我多麼喜愛你的法律。說到底,這法律不就是愛主愛人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