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文學巨人托爾金: 每名平信徒的榜樣

堅持每天參與彌撒聖祭
文學巨人托爾金:每名平信徒的榜樣

文:Siena

20年前,《魔戒》電影系列登上大銀幕,風靡一時,而不少人也自此開始認識《魔戒》的原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各位又是否知道,其實托爾金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呢?筆者早前閱讀托爾金的傳記,細看後再作資料搜集,期望與各位讀者分享這位平凡的信友、偉大的作家。(如資料有誤,歡迎更正賜教)

這位公教作者原籍德國,家族祖先大部分是工匠,原居於德國。十八世紀後期,整家移居到英格蘭。托爾金(Tolkien)這個姓氏的德語「Tollkühn」近似發音,有愚勇之意。

托爾金的父母在他年輕時就去世了。 父親過世時他只有四歲,母親去世時才十二歲。 他和他的兄弟會按照他母親的意願由天主教神父撫養。無父無母再加上這個德國姓氏,讓他在英國成長時,經常成為同伴取笑的對象。

托爾金天主教信仰的種子,其實來自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梅布爾·薩菲爾德(Mabel, née Suffield, 1870-1904)長生於新教浸信會的家庭,但她在1900年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一直教導兩名兒子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友,但最後因患急性糖尿病離世,終年34歲。她臨終前特地將兩名愛子的監護權委託給伯明翰一所教堂的本堂神父。九年後,托爾金在一封信件中,形容自己「親愛的母親是一個真正的殉道者,不是每個人都像(弟弟)希拉里和我一樣收到天主給予的偉大禮物,祂給了我們一個因勞累與困難而死來確保我們維持信仰的母親。」

成年後的托爾金,不時遇到挫折。先是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前線士兵,及後染上西班牙流感疫症,再經歷經濟大蕭條和見證恐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他而言,這些經歷都十分痛苦,然而,他的信仰讓他得到慰藉,其中的竅門,就是他有每天參與彌撒聖祭的習慣。

他每天很早便開始一天的行程:首先,他會與兩名兒子米高(Michael)和克里斯托(Christopher)騎着單車到聖類思天主堂參加早上7時30分的彌撒;然後再騎單車回家,享用妻子伊迪絲(Edith)為他和兒子們準備的早餐。說到他的妻子伊迪絲,本身是一名新教徒,但因為托爾金的堅持,並在家人的反對下,伊迪絲最終為所深愛的男人皈依羅馬天主教。

除了所愛的女人,托爾金也讓身邊的朋友皈依天主。1933年,托爾金在牛津大學成立的「跡象文學社」中,遇到另一位著名作家C.S.路易斯(C.S. Lewis),二人成為好友。本身也是名新教徒的C.S.路易斯,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實踐信仰,更不相信天主的存在,但他後來也坦言,與托爾金和N·柯格希爾(牛津大學英國文學教授)的相遇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自此「痛改前非,承認天主是天主。」他又說:「我跪下,我禱告,那晚,我很可能是全英國最喪氣也最不情願但卻回頭了的浪子。」1929年復活節,他重回天主的懷抱,重返英國聖公會的聖堂參與崇拜、實踐信仰。雖然托爾金十分渴望他能皈依羅馬天主教,但看到好友靈魂的皈依,也感到十分安慰。

托爾金與妻子伊迪絲

在教育孩子方面,托爾金也是公教父母的典範。當兒子米高在面對一些個人挑戰時,托爾金會邀請他轉向耶穌聖體,更分享聖體聖事如何在他黑暗中保持信仰。他在寫給米高的信件中寫道:「在我人生中的黑暗,有許多沮喪的時刻,但我將此世上最值得愛的東西擺在你跟前:聖體聖事……在那裡,你會找到浪漫、光榮、榮譽、忠誠,以及你世上愛的所有真道。」

在另一封寫給米高的信件中,托爾金再次分享到每天的彌撒聖祭怎樣成為他信仰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信仰虛弱時,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彌撒的聖體聖事。儘管聖體聖事本身是完美、完整的、無瑕的,但在我們任何人身上,領受一次聖體不會立即發揮作用。正如信仰的宣認必須是持續的,而且需要實踐以讓信仰成長。頻繁性能達致最佳效果。一週七次總比間中七次更能滋養人靈。」

作為史上數一數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托爾金的作品大多出於他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托爾金自己在信件中也承認,作品也離不開自己的信仰:「《魔戒》本質上當然是宗教性的和天主教的作品;最初是無意識的,但修訂的時候是有意的。這是為何我在虛構世界中沒有加入,或者剔除,任何類似『宗教』的提及,如崇拜儀式或活動。因為宗教元素已被吸收進了故事和其符號體系。」(信件,142)

托爾金不是教會承認的聖人,但他的一生相信是每一位平信徒都應該效法的榜樣。

參考:Aleteia、《托爾金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